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资讯 学生工作 产教融合 宇瞳科教研究 招生就业 党群工作 人才招聘

新闻资讯

05
2025.03

【媒体报道】新时代产教融合模式探索

返回新闻列表

——来自东莞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作者:贾玉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天峰(北京企业质量协会副会长)

          徐建华(《中国质量报》采访中心主任)

提要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宇瞳光学董事长张品光说:“我们有必要办这样一所学校。”

◆合作模式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上饶宇瞳学校校长陈民伟说:“我们的办学模式可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深度对接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江西省委书记尹弘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产教融合模式。‍”

 

在当代中国,在教育领域、产业领域,产教融合是一个亮眼的词汇,是一个沉甸甸的概念,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向往与追求的目标。

所谓产教融合,是指产业(行业、企业)与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的深度合作。其意义在于,通过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的教育与产业应如何协调发展?高校日渐饱和、若干专业雷同、教育趋向同质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为产业、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许多有识之士、有志团队在思考、在探索。

在广东省东莞市,有一家光学制造领域的上市企业——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瞳光学”),集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为一体,业务涉及安全防范、汽车光学、车载镜头、应用光学等领域,是一家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企业在江西上饶办了一所学校,叫作上饶宇瞳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上饶宇瞳学校”)。这是民营企业自己创办的一所聚焦光学领域人才培育的学校。

2024年11月,江西省委书记尹弘来上饶宇瞳学校调研。当他现场考察,听取介绍,全面了解情况后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产教融合模式。”

广东东莞的企业为什么要在江西上饶办这所学校?这所学校是什么定位?办成了什么模样?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宇瞳光学董事长张品光说:“我们有必要办这样一所学校。”

一直以来,制造业被誉为一个国家的脊梁。曾几何时,中国光学元件产品以中低端为主,特别是在高分辨率定焦、大倍率变焦、超高清、光学防抖、安防监控一体机镜头等中高端光学镜头领域,核心技术大多由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企业掌握。中国光学制造业要挺起脊梁,必须奋发图强。  

自2011年成立之初,宇瞳光学就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坚持“以超越日本产品品质的理念来做光学镜头”,先后实现“用塑胶材料代替金属做主筒”“用塑胶材料代替玻璃镜片”两次重大质量变革,打破了日系、德系企业在光学领域几十年的垄断地位,摆脱了“卡脖子”困境,颠覆了行业格局,让中国企业成为安防镜头的领导者。

近年来,宇瞳光学成功进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产业链,先后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东莞市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连登“东莞市政府质量奖”“广东省政府质量奖”两个台阶。同时,以良好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受到政府、行业、客户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宇瞳光学董事长张品光年轻时曾在日本创业,对人才、创新、质量、管理感受深切,情有独钟。面对自身的异军突起,他保持清醒的认知和冷静的思考。他意识到:要想在快速变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唯有矢志不渝搞创新,精益求精抓质量。而锐意创新,提升质量,最需要人才的支撑。经过深思熟虑,宇瞳光学决定创办自己的职业学校,培育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张品光说:这些年,我始终有一种危机感。宇瞳一路创新,一路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常常感到一种压力。能不能保持这种强劲发展的态势?下一步怎么办?特别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大批的技术、业务骨干从哪里来?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难题如何破解?光学制造需要大批稳定的、熟练的技术人员,但目前社会上培养的人才,离支撑高端制造业还有差距。一些学生学历虽然高,但不很契合公司的需要,需要的人才引不来。

董事长张品光、总经理金永红有一个共识:未来的发展在于人才,手中有人才,企业才会发展得好,才有更好的未来。宇瞳光学的实践证明,自身培养的人才作为企业的“子弟兵”,对企业的认知度、忠诚度高,在价值认同、专业素养、行为方式等方面更具优势,能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

张品光坦言,办这所学校,自己还有一个长远考虑:“现在是企业出资办学校,将来是学校发展蕴育企业,人才汇聚引领光学产业发展。”

出生于福建福清、发轫于广东东莞的张品光,把目光投向了江西上饶。上饶离福建、上海、浙江、安徽都是1.5小时距离圈,区位优势突出,光学产业基础好,将来能对接长三角光学产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办起来,能够更好发挥辐射作用,服务企业产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吸引大量光学企业和光学人才进来,筑巢引凤,蓄力发展。

这是一位中国制造业企业家的智慧和远见所在。事实上,他所预言的“将来”并不远,现在已经开始受益:宇瞳光学作为“链主企业”与上饶宇瞳学校作为光学领域“黄埔军校”的叠加作用,再加上蔡司、松下等实力企业的合作加盟,吸引和聚集着众多学术、创新活动,迅速形成了光学制造领域的一块高地。

2023年8月22日,正在广东调研的国务院总理李强来到东莞,走进宇瞳光学,听取生产研发情况汇报,勉励他们依靠创新拓展发展新空间。当董事长张品光汇报说,他们在江西上饶自主创办宇瞳职业学校,大力培育专业技能人才。总理听后十分高兴,予以充分肯定。

2025年2月5日,大年初八,是蛇年新春后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黄坤明号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奋力走在全国行列。在这次会上,张品光作为行业代表受邀视频发言,介绍了他们促进产教融合、优化人才结构、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典型做法,表达了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坚定决心。

2025年2月17日,中央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强调,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会议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调研组认为,宇瞳创办职业学校,源于其追求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业与报国激情”,源于“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合作模式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宇瞳上饶学校校长陈民伟说:“我们的办学模式可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走近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朝阳光学产业园的上饶宇瞳学校,令人心头一振,眼前一亮。

这是一所完全按照现代化大学标准建设的职业学校,环境优美,风格优雅。一体化校园占地400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报告厅、图书馆、体育场、健身馆、室内游泳馆、休闲吧各具特色,学生宿舍内空调、洗衣机、烘干机等一应俱全,配套建设有近16万平方米实训车间和50亩活水公园。

目前,学校开设了中职5个专业(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运动训练)和技校6个专业(模具制造、现代物流、多媒体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

如果说宇瞳光学董事长张品光回答了“为什么要办这所学校?”上饶宇瞳学校校长陈民伟则回答了“要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陈民伟是毕业于厦门大学的教育学博士,曾有留日学习、创业的经历,是宇瞳光学从福建挖来的领军人才,有着丰富的职业教育与治学经验。他介绍说,学校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产教融合”核心理念,着力打造“12345”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即“一体化”的教育生态、“二元式”(工学交替、无缝对接)的教学体系、“三个双重”(双重身份、双重教学、双重管理)的管理机制,推动“四链”(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期达成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五共”目标(设备共享、场地共用、资源共建、人才共培、校企共赢)。

“一体”。园区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打破了传统校园与产业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校园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设备。学生在入学时就已经与企业建立了联系,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用人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的无缝对接。不仅满足宇瞳光学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培养符合行业发展方向的人才。

“二元”。学生学习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课堂上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学习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第二阶段进入企业、生产车间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学习并实践相关技术和工作流程。这种工学交替的二元制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三双”。双重身份:“招生即招工、就学即就业”,学生在校期间既是学校的学员,也是企业的学徒。通过这种双重身份的设计,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度了解行业需求,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培养职业素养。双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学校教师的专业课程指导,也有企业导师的行业指导。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需求,定制专业课程,编写适合企业和行业实际的教材。双重管理:学校负责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理论学习,企业负责学生的职业道德、实习表现和技术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全面成长,不仅在学术上得到扎实提升,也在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上得到有效锻炼。

“四合”。人才链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链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产业链借助学校科研与技术力量,实现技术升级与工艺改进;创新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其最终结果,是形成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五共”。设备共享:校企共享先进的教学和生产设备,提升实践教学条件,同时促进技术应用与研发合作。场地共用:校企共用教学、科研、实训中心等场地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打造更广阔的学习和创新空间。资源共建:学校与浙江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宇瞳科教研究院,依托宇瞳光学的行业地位和招聘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加广泛的就业机会,包括宇瞳光学内部的定向培养、招聘岗位等,共享国内光学行业头部企业丰富人力资源。人才共培: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和实践实习,确保培养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符合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校企共赢:校企共同建设教育平台,协同打造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等,确保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

常务副校长何焰介绍说:学校的初衷,是通过“12345”产教融合新模式,形成“产、学、研、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这个新的模式,会推动教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一个更为开放、互动、创新的教育平台,不仅优化教育教学流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够有效对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社会输送符合现代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整个下午,副校长赵颖带领调研组考察光学制造实训中心、精密测量工程训练中心,边走边讲,如数家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实训中心设有镜片冷加工、组立技术、像质检测、镜头外观检查、电工电子、维修等多个训练区。按照宇瞳光学产品生产工序,划分成铣磨(荒折、CG)、精磨(砂挂)、抛光(研磨)、清洗、磨边(芯取)镀膜、粘合(黏合)、涂墨、镜头组装(组立)、外观检查、底座锁付、实拍检测、机构件组装、FPC组件组装、解像检测、ICR组装、产品包装等项目化区域,按照模块化教学任务进行专业教学安排。

在精密测量工程训练中心,调研组现场观摩了卡尔蔡司的三坐标测量仪和松下超高精密三维测量仪。赵颖介绍说,上饶宇瞳学校依托产教融合经验,与松下公司合作构建《超高精密检测设备(UA3P)操作技工职业培训鉴定体系》,成为其人才解决方案供应商。该体系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准,融合企业实际需求,建立覆盖职业素质基础、初/中/高级技能的四级进阶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学习单元设计课程包,制定标准化课程内容、培训学时及教学方法。同步开发配套考核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考核双维度科学评价学员技能水平,合格者颁发职业资质证书。项目实现了教学标准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形成“培训—考核—认证”一体化闭环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训练中心与卡尔蔡司、松下签订了联合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具备精密测量设备操作、编程和维保技能人才。后续,还在与德国全欧光学、英国泰勒.霍普森公司洽谈合作项目。

督学林晓丹介绍说,学校设立教学服务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发展保障中心、产教融合中心,实行偏平化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了用人成本,将精益管理落到实处。重新定义“光学智造学习工场”,嵌入校园文化建设,更在无尘车间内建设了“技能工坊”,把精益生产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弘扬“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办学理念,“崇德、向善、笃学、创新”是上饶宇瞳学校的学生守则。

调研组拿到了学校自己编写的10多本光学类培训教材,这些教材突出宇瞳特色,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他们定期编辑出版内部刊物《宇瞳产学合作教育研究》,其“课程实践”“工学一体”“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老师培训”栏目新鲜生动。翻阅透着墨香的《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有理论、有案例、有点评,颇为厚重。

深度对接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江西省委书记尹弘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产教融合模式。”

多年来,围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国家持续发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国务院2014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办2017年12月发布的《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9年1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办、国办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9部门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总之,步伐不断加快,力度持续加大。

产教融合是一种深度教育模式。调研组了解到,关于产教融合的内涵和要求,通常来讲,包括“四个深度对接”:一是‌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实际需求相匹配。二是‌学校与企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三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结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四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实际的生产环境。

“四个对接”之下,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获得所需的人才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2024年11月30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来上饶实地调研。在上饶宇瞳学校,他深入校企实训中心、精密测量工程训练中心、宇瞳科教研究院,观摩实训中心学生们的现场训练,观看高精密测量设备操作演示,全面了解产教融合新模式。宇瞳光学董事长张品光介绍了光学镜头的应用领域、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突破情况;宇瞳教育总经理王俊介绍了精密测量设备的功能与应用;上饶宇瞳学校校长陈民伟以及来自浙江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的合作专家介绍了科教研究的进展和成效。

尹弘认真地听,不时插话。他对宇瞳光学在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表示认可,强调精密测量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要求充分发挥中心优势,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先进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助力产业链向高端迈进。他特别强调,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内顶尖高校的深度协作,打造产学研一体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尹弘肯定地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产教融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直接投资办职业学校的模式,是企业与学校同根同源、无缝对接的模式,是整合所有资源求得产教融合成效最大化的模式。

尹弘同志的肯定和激励让宇瞳光学和上饶宇瞳学校倍受鼓舞。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在思考、研究和策划:产教融合如何继续深化?“两院三中心”(光电产业工匠学院、宇瞳科教研究院,光学智造工程训练中心、精密检测工程训练中心、技术工艺改造研究中心)如何拓展平台?工匠学院+培训基地+实训工厂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如何打造?如何进一步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

调研组查看尹弘书记来学校考察相关信息的读者留言,有人感慨:“所有的努力都会被看见,所有的不凡必然势不可挡。”

为落实尹弘同志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讲话精神,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探寻更加科学灵活的产教融合模式,上饶市副市长祝美清、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勇随即多次带队来学校调研。

这次调研很快有了成果:春节前夕,2025年1月27日,宇瞳光学与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共建光学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的签约仪式。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是当地一所实力型、综合类职业高校,有37个高职专业,有1.4万在校生。2004年建校,由上饶工业学校、农业学校、江西省文艺学校上饶分校合并而成,后来又并入婺源茶叶学校,整体划拨江西凤凰高级技术学校,有海纳百川、聚合发展之传统。

此次合作,标志着上饶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关键一步。

未来,将依托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精准对接光学产业需求,校政企联动打造产教评生态链,赋能长三角光学产业升级,为长三角光学制造产业输送更多人才。同时,推动形成“政府搭台、院校育才、企业用才”的生态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职教新模式,为产教融合创新注入新动能。

近日又传佳音:在这个春意初显的时节,作为产教融合的最新产物,“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宇瞳光电现代产业学院”招生简章出炉,招生计划与专业,报考信息与程序,面向全国发布。

调研期间,正赶上宇瞳光学主题为“万物向新,乘势而行”的“2024年度宇瞳光学上饶感恩会”在学校大礼堂举办,华灯齐上,气氛热烈。宇瞳光学邀请产业链上的600多名代表欢聚一堂,总经理金永红登台致辞,各类文艺节目均由上饶宇瞳学校的师生们所展示。他们引吭高歌,载歌载舞,彰显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效。

新年伊始,调研组漫步在美丽整洁的校园,徜徉在别具一格的宇瞳科教研究院,伫立在“宇瞳YTOT学校”大门口,能清晰感受到三清山吹来的温润清冽的风。学校距三清山机场仅有9公里。三清山是著名的5A级道教名山,藏峰聚水,流云映霞,气象万千。其老子峰状如老道,长袍宽袖,俯首躬背,神情专注,读经悟道。

调研组认为,宇瞳光学、上饶宇瞳学校的开拓者和管理者,探索着新时代产教融合的真谛,也是在悟道、修炼、蓄力。

来源:中国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25/0303/724403.shtml

发布日期 :2025.03.05